冰也有弹性浙大团队制备冰单晶微纳光纤,

冰也能有弹性,浙大团队的最新成果做到了!图

光学显微镜拍摄的冰单晶微纳光纤弹性弯曲过程(来源:受访者)在中国夏天有一种食物叫冰粉,晶莹剔透的冰粉浇一勺红糖水,Q弹地注入喉咙,是很多人的心头好。而冰粉之所以带个“冰”字,是因其外形酷似冰块,但却弹性十足、一捏就会碎。但是真实世界的冰非常坚硬,人们甚至可以在冰上行走。而作为科学家的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童利民教授,几年前就曾猜想,冰是否也有可能像粉条一样有弹性?图

童利民和团队(来源:资料图)他告诉DeepTech,冰之所以不能弯曲,是因为它的缺陷太多,一般冰的表面都有小气泡或者裂纹,或者说冰在生长时不是完美单晶,而如果是完美单晶则有可能具备弹性。日前,童利民团队联合浙大交叉力学中心、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合作者,发现当冰生长成单晶微纳光纤时,就可以灵活弯曲,并且具有和玻璃光纤类似的性能,且能以较低的损耗传输光。(来源:受访者)北京时间7月9日,相关论文发表在Science,论文标题为《弹性冰微纳光纤》(Elasticicemicrofibers)。图

相关论文(来源:受访者)对于该研究,论文审稿人评价称这是“对冰物理认识的重大进步”“所展现的力学和光学特性无疑是有趣的、独特的,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”。首次获得接近理想质量的冰单晶微纳光纤,实现冰的弹性弯曲在地球和地外天体比如彗星等表面,冰是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,在诸多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尽管通过光学、电学和力学等实验手段,科学家已对冰的新形态、比如高压相和二维结构等做了探索,甚至也研发出电子束光刻等应用。但是,目前我们并未完全认识冰的全貌。冰川滑移、雪崩、和海冰碎裂等自然现象,让很多人以为冰一定是易碎的。相关实验数据也对此予以证实,科学家发现当冰的最大弹性应变超过0.3%,就会产生碎裂。虽然理论预测显示,冰的弹性应变极限存在大于10%的可能,但由于现实世界的冰块存在结构缺陷,因此很难达到弹性应变极限值。(来源:受访者)而作为一种能约束光、以及能让光自由传输的功能结构,光纤是当前最有效的光场操控工具之一。当把标准光纤的直径,减小到波长量级、甚至亚波长量级之后,光纤就能变成微纳光纤,从而可提升对光场的空间约束、表面增强、波导色散、近场相互作用、以及光动量效应等方面的调控能力,这会让光纤在光学传感、近场耦合和量子光学等方面产生独特优势,也是目前光纤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。而微纳光纤的光场调控能力,主要取决于光纤的材料结构、及其对光场的响应特性。以我们熟悉的玻璃光纤为例,它主要由氧化硅即石英沙构成,氧化硅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丰富,当用于光传输时具备宽带低损耗的优点。但是,在地球乃至很多外星球上,冰(或液态水)的含量可能比氧化硅更丰富。那么,用冰来制备光纤,是不是更能物尽其用?事实上早在七八年前,童利民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郭欣,就讨论过用冰来做光纤的想法,由于实验条件和相关技术受限,当时未能开展研究。直到年,该团队在讨论一位博士生的研究方向时,再次提到这一想法。但是,做该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,具备在低温下做结构表征的能力,好在当时浙大的冷冻电镜中心也已建立。用冰做光纤的关键第一步是结构制备,为此该团队搭建了生长装置,借助大量实验积累的经验,对已有电场诱导冰晶的制备方法加以改进,使用更低的温度和饱和蒸气压,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生长出直径纳米至10微米的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。通过冷冻电镜,他们发现这些冰单晶微纳光纤沿c轴生长,而且具备很好的表面光滑度和直径均匀性。图

生长的直径均匀的冰单晶微纳光纤(来源:受访者)作为光纤,必须能够自由弯曲,才算是一根合格的光纤。为此,团队又研发出一套低温微纳操控和转移技术,让冰单晶微纳光纤在液氮环境下,可以实现灵活精确的微纳操控。图

冰单晶微纳光纤弹性弯曲光学显微镜照片(来源:受访者)该团队发现,当冰微纳光纤处于零下℃时,即可实现灵活弹性弯曲,最高可达到10.9%的弹性应变,这不仅远超此前报道的0.3%最高应变实验值,而且非常接近冰的理论弹性极限。谈及制备成本,童利民告诉DeepTech:“搭建生长系统需要一定的成本,主要涉及到3D打印制备生长腔、以及光学监控和高压电源等设备。生长系统建好后,只需两三秒钟就能做出光纤。施加的电流也很小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使用的水蒸气也很少,因为冰纳米光纤的直径很小,长度也很短基本上在1mm之内。所以,把生长系统搭建完成之后,制作冰微纳光纤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。”搭建低温原位显微拉曼光谱测量系统,检测冰的结构变化童利民告诉DeepTech:“冰的结构相指的是在不同的压力下,分子的排列结构不同。而在冰的大应变弯曲处测量拉曼光谱(Ramanspectra,一种散射光谱),可以检测冰的结构是否发生相变。”压强变化会让冰分子结构发生相变,尽管很多学者都对此感兴趣,但由于通常需要数千个以上的大气压,才能让冰产生相变。所以此前的实验要求极高,只有使用金刚石压砧等特殊设计的实验装置,才能完成研究。是否有更简单方法?该团队发现,让冰微纳光纤进行大应变弹性弯曲,可给冰相变提供所需的高压。有了这一发现,接下来是对其进行验证。检测相变的最灵敏方法之一,正是上文提到的拉曼光谱。基于浙大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谱测量技术方面的积累,该团队又研发一套结合低温微纳操控的原位显微拉曼光谱测量系统。接下来,他们在冰微纳光纤的弹性弯曲过程中,利用上述测量系统,对冰微纳光纤最大应变区域进行了实时拉曼光谱测量。通过对特征拉曼峰的分析发现,当冰微纳光纤的应变大于3%时,冰就会从Ih相的常压相、转到II相的高压相。该团队还发现,利用弹性弯曲还可给冰施加一万多个大气压的负压,目前尚无其他实验方法可以做到。这意味着,这项弹性弯曲技术给冰的相变动力学研究,带来了新的实验方法。另外,材料对光场的响应特性,主要受到分子结构及其排列方式、以及材料组成元素的影响。而冰单晶微纳光纤由HO分子规则排列而成,基于此童利民预测,冰单晶微纳光纤可能具备特殊的光操控优势。为测试这一潜在优势,他使用此前该团队发明的近场耦合输入技术,让冰微纳光纤在可见光波段实现了宽带光传输,而且传输损耗只有0.2dB/cm,这和当下的高质量平面波导相当。图

左图:冰微纳光纤导光示意图;右图:光学显微镜下的宽带光传输实验照片(来源:受访者)就微纳光纤在低温光学导波与传感上的应用来说,这种光操控能力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。在可见光波段,理想冰单晶具备极低的吸收特性和散射特性,因此一旦对制备条件和测试条件进行优化,就有望在冰微纳光纤中实现超低损耗光传输。潜在应用:可用冰制作低温下的工具童利民认为,该研究不仅再次拓展了人类对于冰的认知边界,也可激发更多人开展冰基光纤在光传输、光传感、冰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,此外还能发展出用于特殊环境的微纳尺度冰基技术。比如在低温环境下,理想质量的冰的机械特性,和陶瓷和玻璃这些结构材料相差无几,如果把冰做成微型弹簧或者螺丝刀,也有可能发挥类似功能,但却会极大节省材料成本。不过他也表示,目前冰微纳光纤的应用离大家日常生活距离还比较远,在科学研究方面可实现较快的应用。此次成果发表之后,很多实验室都可使用这类微纳光纤去作为基本结构,从而去研究冰和类似材料的物理特性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dk/654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